精确检索
税种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
车船税
资源税
契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车辆购置税
环保税
关税
耕地占用税
烟叶税
水利基金
文化事业建设费
工会经费
残疾人保障金
进出口税收
涉外税收
发票管理
地区
国家
青岛
安徽
北京
大连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广东
广西
广州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波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深圳
四川
天津
西安
西藏
厦门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庆
年份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专题
政府扶持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汇算清缴
办事指南
营改增
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资产评估
审计
资源综合利用
小微企业
并购重组
股权转让
股权激励
创业就业
纳税信用
农产品
高新企业认定
科技创新
加计扣除
残疾人
加速折旧
一带一路走出去
税收协定
个体
个人独资
合伙企业
核定征收
注师
征管
公司法
留抵退税
公积金
社保
品牌、质量
知识产权、专利
财务软件
纳税筹划
工商登记、变更
风险内控
同期资料
纳税申报
税法案例
会计考试
资产损失
特别纳税调整
租赁
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
非居民企业
会计继续教育
资本市场
管理会计
非居民个人
国有企业
其他
大数据
注销
纳税申报表
财务报表
行业
新能源
房地产
建筑
运输
仓储与物流
酒店餐饮
出口退税
农林牧渔
软件与高新技术
金融与保险
商业
律师
租赁
服务
一老一小
外贸
加工与制造业
矿山
环保节能
创投
文化教育体育
咨询
创意、会展、广告
公共服务
物业
人力资源
旅游业
医疗健康生物医药
其他
开始检索
¥
.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钛产业发展的意见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钛产业发展的意见
遵府发〔2012〕43号
税谱
®
提示:根据
《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 (
遵府发〔2016〕12号
)
规定,有效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有关企业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钛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钛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 (
国发〔2012〕2号
)、《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
》
(黔府发〔201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钛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钛产业是“十二五”期间贵州省重点培育的战略产业和我市重点支持发展的工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推进我市钛产业发展,是我市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发挥资源、技术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钛产业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提升钛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市要立足现有钛产业基础,结合钛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钛产业附加值,促进我市钛产业快速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以推动传统优势原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深加工为基础,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幅、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途径,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质量扩大海绵钛产能产量、高起点拓展钛白生产、高标准开展钛深加工产业化为重点,以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实施为载体,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钛产业体系,推动钛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我市工业的先导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的创新示范产业。
(二)发展目标。
重点依托遵义钛厂,通过退城进园、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措施,将海绵钛产能扩大到3万吨以上,使海绵钛工业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积极发展钛深加工,大力发展钛锭生产、钛合金板、棒、丝、管、型材、钛箔、钛带等,延长海绵钛-钛锭-钛合金以及钛材加工产业链,开发高钛铁产品和电子级高纯钛。到2015年,形成3万吨海绵钛及1万吨钛深加工规模,建成1000吨电子级高纯钛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抢占钛的高端市场,实现钛产业产值达50亿元,到“十三五”期末产值达100亿元。
(三)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支持相关生产要素在产业政策指导下有效流动和集聚。
——坚持集聚发展。积极推动相关联企业、产业聚集发展,着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坚持项目集中、资金集中、人力集中以及节约用地的原则,通过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推动钛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园区聚集。依托龙头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配套,推进集群式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依托现有的钛产业基础,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环境效益好的高端航空航天钛产业及市场需求量大的钛白产业。加快培育在全国及全球范围内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钛及深加工龙头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发、利用和引进先进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钛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将新材料产业发展与传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引导钛产业走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促进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点
(一)依托优势产业有序推进,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1.钛矿资源开发。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独立或联合有国际资源开发经验的公司合作,开发国内外富钛矿资源,力争总体钛矿资源控制量达到千万吨级,同时积极加大本地区钛矿资源的勘探力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钛矿资源需求。
2.海绵钛及高钛铁。坚持做大做强、扩大高端、发展中端,基于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全流程海绵钛生产工艺及多项专利技术,积极实施异地搬迁、退城进园,加大技改扩能力度,力争实现产能达3万吨以上,高端航空航天海绵钛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生产海绵钛所产生的等外钛、废钛原料,开发高钛铁产品;积极推进等外钛、废钛原料的回收及增值加工,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到“十三五”期末,力争高钛铁年产量达到1万吨。
3.钛白及钛化工。在富钛资源有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退城进园和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升级并采用先进的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建设20万吨钛白生产线,努力实现年产50万吨钛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引进省内先进的钛化工企业,发展钛酸钡、钛酸锶和复合二氧化钛等精细化工产品。到“十三五”期末,力争相关精细化工品年产量达到5万吨。
4.钛合金及深加工。充分利用现有优质海绵钛原料优势,大力发展面向航空、航天及核电等高端领域所需的钛合金新材料以及关联深加工项目,逐步形成合理的锭、板、带、丝、管、棒成品结构。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实现年产1万吨以上的型材加工生产规模。
(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推进钛产业提速转型。
推动企业自身设立科研中心,或联合大学、研究机构设立研发中心。以产促学、以学带研,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占据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科技支撑钛产业发展。深化项目库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加大先进、成熟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攻克并应用一批海绵钛生产、钛合金制备、钛精深加工、循环综合利用等钛产业发展的关键、并联及共性技术,支撑和引领钛产业发展提速转型。
(三)科学规划实施,着力抓好重点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
1.钛合金深加工基地。基地规划于红花岗区,占地面积3000亩。重点实施下列项目:一是高纯钛产业化。依托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N5、5N5以上高纯钛原料,为生产高纯钛溅射靶材提供原材料,填补国内高纯钛生产的空白,形成年产1000吨高纯钛的生产能力。二是低布氏硬度海绵钛产业化。依托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低布氏硬度海绵钛原料,替代进口产品,形成低布氏硬度海绵钛5000吨年生产能力。三是钛管钛丝深加工产业化。推动遵义播宇钛材公司及贵州钢绳集团公司实施联合技术升级,以现成的钛坯、钛锭生产为基础,开发钛丝、钛管产品,形成年2000吨钛材深加工能力,填补省内空白。
2.钛铝合金基地。该基地规划于桐梓县,占地1000亩。重点实施遵宝钛业扩能技改,努力达到年产高质海绵钛2万吨的生产能力。规划建设钛铝合金生产及加工基地,形成年产5000吨以上能力。
3.海绵钛及钛白生产基地。基地规划于遵义县,占地2000亩。重点围绕遵义钛材退城进园,技改扩能,实现海绵钛产能3万吨以上。同时,组织实施20万吨钛白粉生产线项目。钛工业园区规划占地2000亩。
四、保障措施
(一)注重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坚持统筹兼顾、超前部署、重点突破,把钛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做大做强海绵钛、合理引导产业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幅。制定鼓励钛产业发展的土地、税收、电价等优惠政策,推动钛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有效整合省内外相关资源,围绕钛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钛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从市级财政设立钛产业发展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鼓励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加大对钛产业及其精细加工产业的投资。综合利用创业投资、科技担保贷款、设备融资租赁、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金融工具及政策,引导社会多元化资金和企业主体资金持续投入,推动钛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积极支持钛产业企业上市融资。
(三)加快项目引进和培育。以产业园区(基地)为载体,围绕钛产业龙头企业和大项目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将招商引资和引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实施专项招商和定点招商,加快优质钛产业企业及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四)实施优惠政策促使产业发展。对在我市投资钛产业及精深加工的企业,执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和《遵义市工业招商引资政策》等相关优惠政策。对优先发展、用地集约的重点钛工业项目以及延长现有钛产业链的深加工和精加工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50%执行;对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土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执行;对高新技术类钛产业项目、经所在地政府认定的重点钛产业项目或资源型钛产业深加工项目,土地出让金实行“一事一议”。凡来遵投资钛产业的客商,其直系亲属可以办理长期居住证,子女在入托、入学、就业、医疗等方面享受本辖区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市政府建立钛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钛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有关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形成推进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相关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钛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狠抓工作落实,促进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12月24日
来源:
遵义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