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税种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
车船税
资源税
契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车辆购置税
环保税
关税
耕地占用税
烟叶税
水利基金
文化事业建设费
工会经费
残疾人保障金
进出口税收
涉外税收
发票管理
地区
国家
青岛
安徽
北京
大连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广东
广西
广州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波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深圳
四川
天津
西安
西藏
厦门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庆
年份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专题
政府扶持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汇算清缴
办事指南
营改增
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资产评估
审计
资源综合利用
小微企业
并购重组
股权转让
股权激励
创业就业
纳税信用
农产品
高新企业认定
科技创新
加计扣除
残疾人
加速折旧
一带一路走出去
税收协定
个体
个人独资
合伙企业
核定征收
注师
征管
公司法
留抵退税
公积金
社保
品牌、质量
知识产权、专利
财务软件
纳税筹划
工商登记、变更
风险内控
同期资料
纳税申报
税法案例
会计考试
资产损失
特别纳税调整
租赁
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
非居民企业
会计继续教育
资本市场
管理会计
非居民个人
国有企业
其他
大数据
注销
纳税申报表
财务报表
行业
新能源
房地产
建筑
运输
仓储与物流
酒店餐饮
出口退税
农林牧渔
软件与高新技术
金融与保险
商业
律师
租赁
服务
一老一小
外贸
加工与制造业
矿山
环保节能
创投
文化教育体育
咨询
创意、会展、广告
公共服务
物业
人力资源
旅游业
医疗健康生物医药
其他
开始检索
¥
.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酒用高粱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酒用高粱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遵府发〔2013〕2号
税谱
®
提示:根据
《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 (
遵府发〔2016〕12号
)
规定,有效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三化同步”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酒用高梁产业发展步伐,保障白酒产业原料供应,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酒用高粱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酒用高粱产业,是促进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遵义白酒在全国享有盛誉,酒业是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按照《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白酒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遵党发〔2011〕15号)文件精神,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白酒产量确保实现60万千升,力争实现70万千升。本地优质酒用高梁是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不可替代的专用原料。加快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对持续提升我市白酒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白酒产业,意义十分重大。
(二)加快发展酒用高粱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白酒生产对酒用高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茅台酒、珍酒等酱香型白酒原料基地实行了合同种植,保护价收购,促进了我市酒用高粱生产发展,高粱总产量较快增长,收购价不断提升,种植高粱比较效益凸显,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随着我市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本地优质酒用高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推进白酒企业与农户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的种植模式,对促进酒用高粱主产区农民持续稳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发展酒用高粱产业,是促进粮食结构调整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市粮食生产基础较好,但以水稻、玉米等为主,结构较为单一。大力发展酒用高粱生产,既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又解决酒用原料供应。同时,围绕发展酒用高粱产业,既能强化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又可推动白酒企业与农户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生产,从而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白酒生产原料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突破口,以配套设施建设为基础,努力降低成本,坚持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比较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推进酒用高梁产业发展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五)发展目标。
——到2015年,市内酒用高粱种植面积达200万亩,总产50万吨以上,订单收购占总量的80%以上;辐射带动铜仁、毕节等毗邻地区种植100万亩。
——到2015年,通过有机认证、认证转换面积达160万亩以上,有机酒用高粱总产40万吨以上。
——加大本地酒用高粱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选育,到2015年,选育推广新品种达3个以上,建立良种育繁基地2-3个。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六)优化区域布局,加快酒用高粱种植基地建设。
按照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结构的原则,突出比较效益,优化区域布局,加快酒用高梁种植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酒用高粱种植基地面积达200万亩。其中,仁怀市40万亩、习水县35万亩、遵义县20万亩、桐梓县25万亩、绥阳县20万亩、正安县20万亩、道真县20万亩、务川县18万亩、汇川区2万亩。
(七)坚持标准化生产,提高种植水平。
一是强化有机原料基地认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有机原料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保障白酒有机原料供应,提高种植效益。到2015年,全市有机原料生产基地认证、认证转换面积达160万亩以上。二是严格酒用高梁生产投入品监管。要净化源头,建立严格的酒用高梁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投入品的广泛宣传和日常监管,支持、培育有机农业农资交易市场,保障酒用高梁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规范使用。三是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农业部门要根据订单种植合同和市场要求,确定品种并制定种植技术标准,严格按技术标准组织实施,确保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动全市酒用高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八)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内涵发展。
一是加强本地优质酒用高粱品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提纯复壮和新品种选育,建立酒用高粱育种和扩繁基地,大力培育和研发优良品种,满足生产良种自给需求。二是集成和建立酒用高粱生产技术体系。通过研究田间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栽培与管理及收储保质技术,建立健全遵义市酒用高粱生产技术体系,为发展酒用优质高粱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强酒用高梁基地土壤培肥、秸秆综合利用、专用有机肥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酒用高梁地力培肥耕作制度,保障持续发展。四是大力推广脱粒、烘干等农用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五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通过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酒用高粱品质和单产。
(九)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着力构建“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白酒企业、酒用高粱购销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二是积极支持发展酒用高梁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生产组织、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纠纷调解、行业利益维护等方面作用。三是引导土地流转使用,鼓励酒用高粱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租赁承包,实现规模化种植。建立规模种植政府扶持机制,对连片种植酒用高粱面积达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或500亩以上的农业公司,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四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机专业化服务。
(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突破流通瓶颈。
规划建设与酒用高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集交易、仓储为一体的酒用原料交易中心,解决生产和销售的衔接以及储藏保质问题。培育酒用高梁收储龙头企业和金融担保公司,统筹酒用高梁收储,提供收购融资担保。各主产县(市、区)要利用已有的粮油购销公司的收购体系和仓储体系承担酒用高梁收购任务;没有购销公司的要与当地粮油储备库合作建设高粱收购公司,利用现有资源搞好高粱收购,推进酒用高梁收储规范化、标准化。加快酒用高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遵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加挂全市酒用高梁质量检测中心牌子,在原料使用核心区和主产县(市、区)建成高粱质量检测站,承担酒用高梁产品质量的检测工作,严把酒用高梁产品质量关。
(十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酒用高粱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整合项目资金,通过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综合措施,修建蓄水池、积肥(水)坑、田间生产便道、机耕道、通村公路,安装杀虫设备,增加农机作业,改善生产条件。实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畜-沼-梁”结合,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实现酒用高粱生产持续高产、优质、高效。二是加强仓储设施建设。要加强现有仓容维护和监管,增强收储能力,杜绝安全隐患。在原料生产基地沿线按区域规划新建原料仓库,确保新增种植酒用高粱及时收购,安全贮藏。
(十二)建立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白酒与酒用高粱价格的协调互动机制,按照“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订单种植、保价收购”,梁/酒价格比例协调互动,保障农民利益。二是建立生产奖励机制。按照收购量计提生产奖励金(列入高粱销售成本),重点向乡镇、村倾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由财政、白酒企业共同出资建立酒用高粱生产风险基金,对因种植酒用高粱而遭受自然灾害或因人力不可抗拒出现的重大损失,对种植户实施风险补偿。四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建立信息收集和研判机制,对酒用高粱生产、收购、贮藏以及市场供应变化中将可能出现的危机,及时迅速预警,采取应对措施化解危机。
(十三)加大财政扶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综合运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和引导酒用高粱产业发展。2013年起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投入酒用高梁产业,以后逐年增加,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育繁基地建设(品种选育与保护)、有机原料基地认证、基地地力培肥、高梁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和示范推广、专业合作社扶助、风险防范以及高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等的投入。各主产县(市、区)要逐年加大对酒用高梁产业的投入。建立酒税反哺原料基地建设机制,每年提取市、县酒业税收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全市酒用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协调白酒企业资本参与或直接建设原料基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酒用高粱产业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我市酒用高粱产业加快发展
(十四)加强机构建设,统筹产业发展。
一是成立市酒用高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酒用高梁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酒用高粱产业发展的重要事项。各主产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酒用高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酒用高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在市农委设立“白酒原料基地建设办公室(酒用高粱产业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协调酒用高梁生产发展规划、基地建设和有机认证,开展高梁品种选育、保护、提纯复壮以及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等。各主产县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产业发展办公室。
(十五)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推动酒用高梁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动酒用高粱产业发展。酒类发展管理部门要根据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酒用高梁年度需求计划,协调白酒企业落实酒用高粱订单生产和参与酒用高粱基地建设;农业部门要协调指导酒用高梁基地建设,开展有关技术研究、投入品监管和生产技术推广服务;粮食主管部门和商务部门要做好酒用原料交易中心的规划建设,并加强酒用高梁流通监管,规范流通秩序;工商部门指导并监督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合同签订和履行;交通、水利、国土部门要加大对酒用高粱种植基地公路、水利设施、土地整治的投入力度;扶贫部门要根据主产区扶贫规划,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扶持酒用高粱产业;发展改革部门要指导做好相关项目的规划、储备、争取和实施工作;财税部门要做好酒用高梁产业的投入保障工作。
(十六)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工作落实。
市人民政府将酒用高粱产业发展纳入对各酒用高粱主产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的考核内容,与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挂钩。重点考核各主产县(市、区)酒用高梁产业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有机认证、技术服务、收购协调、生产效益等方面的工作,建设量化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13年1月9日
来源:
遵义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