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遵府发〔2014〕20号
税谱®提示:根据《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废止和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 遵府发〔2019〕18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全面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27号)精神,全面加强我市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力,全力打造遵义经济升级版,现就加强品牌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强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政府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培育和保护。
自主创新、提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创建品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走质量兴企、以质取胜的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管理。
市场导向、重点培育。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企业围绕消费需求打造品牌。加大重点产业领域品牌培育力度,扩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动员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和推动品牌建设,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有力的品牌建设机制。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培育形成1个以上国际知名品牌,60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省级服务业名牌,2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5个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达16件以上,省著名商标达220件,地理标志商标达10件,专利达 1500件,地理标志产品达22个以上。
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著(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形成3个以上国际知名品牌,100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服务业名牌,3-5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5-10个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达20件以上,省著名商标达250件,地理标志商标达13件,专利达 5000件,地理标志产品达30个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辣椒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等部署,以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贵州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制定完善推进机制,规范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发展模式,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加大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开发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推进资源深加工产业品牌建设。依托贵州钢绳、遵义铝业、遵义钛业、汇兴铁合金等骨干企业知名品牌,积极推进资源深加工。在煤化工、煤电化、铝加工、钢材深加工、钛加工、镁加工、锰加工等资源加工行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四)推进装备制造业品牌创新建设。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发展壮大军民结合产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研发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及产品。以成功汽车、航天精工、新力铸锻、凯星液力、天义电器等为代表,重点打造航空航天装备、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重大装备品牌产品和企业。
(五)推进特色轻工业品牌建设。借助“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品牌,依托“一大十星”和贵州省“十大”名酒,打造习酒、董酒、湄窖、鸭溪窖酒、国台酒、珍酒、百年糊涂酒、酒中酒、五星镇酒和钓鱼台酒等“遵义名优白酒”品牌。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引导茶叶企业组建产销联合体,加快打造“凤冈锌硒有机茶”、“湄潭翠芽”、“绿宝石”、“正安白茶”、“遵义红”等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黔茶品牌。做强做大百花药业、廖元和堂、万胜、联盛、三仁堂等著名制药企业,努力打造民族医药品牌。依托老干妈、贵三红、红赤水、以晴集团、茅贡米业等龙头企业,在辣椒制品、肉制品、粮油、调味品等特色食品行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建设。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合金材料等高新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培育形成一批质量水平高、影响力大的自主品牌。
(七)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形式,扩大服务内涵,推动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国内知名度高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和企业集团,推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强化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等现代服务业,贸易、零售、餐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水、电、气、交通等公共服务业及家政、养老等家庭服务业领域建成一批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
(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品牌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做大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经典红色旅游品牌;做强以茅台酒等为重点的工业旅游品牌;做实以丹霞遗产为重点的生态休闲品牌;建设培育海龙囤、“中国茶海”等品牌景区;推进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旅游产业要素集群化、集聚化发展的品牌小城镇。
四、主要措施
(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中长期品牌发展规划,合理实施品牌扩张和延伸,利用品牌优势,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委托加工等方式,扩大品牌产业链和品牌经营规模,做强做大品牌。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学习和创新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标杆管理,推行卓越绩效模式。
(二)创建品牌培育建设激励机制。加强政府激励引导,树立典范,推广经验,充分发挥知名品牌导向示范作用。建立政府品牌建设奖励制度,对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在品牌培育和推进工作中组织实施得力、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部门和其它社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建立品牌价值评估实施制度,为企业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服务指导和技术支撑。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申报国家、省名牌产品和商标认定,建立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的市级名牌产品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扩大遵义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动扩大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力度,对品牌企业在投资担保、商标质押、融资信贷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推动银企合作。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加快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品牌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兼并(购)企业,吸引战略投资。支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携带技术标准“走出去”,树立遵义品牌形象,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三)强化品牌建设基础。建立品牌标准支撑体系,发挥标准在品牌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研究制定品牌建设的指导标准,推动品牌建设规范化。重点建设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在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占领标准制高点和话语权,引领行业、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品牌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产品研发、测试和产品检验提供便捷服务。完善品牌的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维护品牌形象。
(四)营造品牌发展环境。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力度,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知识产权转让许可,鼓励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公共品牌打造。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品牌积极性。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为品牌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3. 15” 、“质量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和举办博览会、发布会等形式,搭建遵义品牌展示平台,扩大遵义品牌知名度。定期表彰一批质量长期稳定、技术标准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满意、信誉度高的品牌企业,推广自主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弘扬先进典型。
五、组织领导
依托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下设品牌建设工作组,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工能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市旅游局、遵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品牌建设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负责协调处理日常事务。各成员单位按照“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面推进”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制定各自领域内品牌建设规划、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任务落实。
市质监局:负责编制品牌建设中长期规划,制定完善品牌培育、激励、发展、保护机制,推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及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依职履行地理标志保护、有机产品认证认可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将品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协调重点产业品牌建设工作。
市工能委:负责推动实施工业品牌战略,指导督促监管国有企业发挥表率作用,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市农委:负责推动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依职履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及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市商务局:负责推进商贸服务业品牌建设,指导创建一批国内知名连锁商贸企业。
市工商局:负责实施商标战略、指导商标注册、规范商标使用,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专用权;负责著名商标推荐、管理和保护工作,积极培育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
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
市旅游局:负责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建一批质量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和品牌旅游企业。
遵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推进国家级、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依法履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认可和生态原产地认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县(市、区)政府:负责建立健全层级联动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保障品牌建设相关工作经费;制定品牌培育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企”等活动;加强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消费者和市场认可的品牌激励机制;加强对区域内知名品牌的宣传、保护力度,推进品牌建设健康发展。
2014年8月5日
来源:遵义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