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年12月4日南通市人民政府通政规〔2023〕8号文发布 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使用与维护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室外全民健身设施,是指免费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公益性室外健身器材及场地,包括但不限于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全民健身路径等。

第三条 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应当坚持服务群众、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各类使用人群的特点,保障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身需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属园区管委会)应当将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监督机制,落实经费保障,研究解决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重大问题。

体育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教育、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建有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园(广场)管理部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和单位(以下简称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室外全民健身设施使用、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制度,落实日常管理和维护责任人员,确保安全使用。

公园(广场)建成后,属地区政府(市直属园区管委会)以嵌入形式建设的全民健身设施,由属地区政府(市直属园区管委会)确定单位负责管理。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属园区管委会)指定相关单位对器材配建、安装、验收、日常管理行使监管和指导职责,依法依规与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单位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器材产权、种类数量和管理维护等事项,建立可查询追溯的工作台账。器材供应商要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和三方协议要求履行器材安装移交、售后服务等责任。

第六条 新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建设公共健身设施,在确定新建居住区地块规划条件时予以明确,纳入施工图纸审查,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改建和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公共健身设施。

第七条 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教育、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体育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涉及相关审批手续的依法及时办理。

第八条 配建的室外体育健身器材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通过经国家认可的器材质量认证机构的产品质量认证。

第九条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属园区管委会)指定相关单位对所辖区域内的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的具体坐落、品名、规格、数量、使用年限、维修保养等情况进行统计,并按年度将本辖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情况向市体育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 鼓励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单位充分利用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材开展全民健身竞赛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增强人民体质。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室外全民健身设施,不得擅自拆除全民健身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功能、用途或者妨碍其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 室外全民健身器材因其自身质量问题损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及时联系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使用年限的室外全民健身器材设施应当予以报废,由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单位负责拆除。

第十三条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属园区管委会)指定相关单位对辖区内室外全民健身器材设施的维护管理进行督查,指导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单位落实管理维护人员,建立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室外全民健身设施使用安全。对违反相关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1月31日。市人民政府2016年6月10日印发的《南通市市区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管理办法》(通政规〔2016〕2号)同时废止。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政策解读
来源: 南通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3-12-04 
根据省体育局、财政厅、市场监管局《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苏体群〔2022〕19号)和体育总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体群字〔2017〕61号)要求,市体育局组织开展了《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现将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文件起草的背景

2016年市政府发布《南通市市区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管理办法》(通政规〔2016〕2号),自该办法施行以来,在市区全民健身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质保量的建设、责任明确的管护、逐步有序的更新,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杜绝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让老百姓能够安全、科学、便利地进行健身活动,有更多科学健身的获得感。2021年,我局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委托第三方对《管理办法》进行了后评估,并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2022年,为进一步规范市区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材的管理,并对适用范围和管理主体等内容进行重新界定,决定起草《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

二、文件起草的过程

为做好《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市体育局相关业务处室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修订起草。

第一阶段,2022年3月—6月,我局相关处室根据局领导的指示要求,对《管理办法》适用的区域和健身器材涵盖的种类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将社会力量建设的健身器材也一并纳入该办法,形成《管理办法》初稿。

第二阶段,2022年6月,召开《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邀请相关区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讨论《管理办法》初稿。

第三阶段,2022年7月,通过公文平台征求相关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和相关部门意见,在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管理办法》修订意见。

第四阶段,2022年9—10月,汇总相关征求的意见,形成《管理办法》(送审稿),召开相关县(市、区)和“三代表一委员”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交本单位法制部门审核。

第五阶段,2022年11—12月,再次征求相关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六阶段,2023年1—2月,局党组会研究通过《管理办法》(送审稿)后报司法局审核。

第七阶段,2023年3月—7月,在司法局的指导下,继续对《管理办法》(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并再次征求相关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八阶段,2023年8月—10月,司法局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体育局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三、文件的框架内容

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管理办法(送审稿)》,旨在进一步明确市各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及区体育行政部门和接受单位的职责,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质保量的建设、责任明确的管护、逐步有序的更新,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杜绝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让老百姓能够安全、科学、便利地进行健身活动,有更多科学健身的获得感。

《管理办法》共十三条:明确了本办法中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的种类和范围,明确了各区政府(管委会)、市体育部门、区体育部门和乡镇(街道)等器材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明确了室外体育场地的面积要求和体育器材的质量要求,压实了各区政府(管委会)在规划建设、资金保障主体责任,明确了健身器材管理部门管理维护的工作职责,明确了体育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同时,也明确了各单位及个人在室外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建设、管理、维护、使用过程中,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所应当承担的后果。

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