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

杭政办函〔2019〕90号


税谱®提示:根据《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杭政办函〔2022〕76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以下简称试点项目),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出发点,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系统营造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9大场景,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城市大脑、创新创业3大特色优势,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社区建设,努力打造引领全省的未来社区杭州样本。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群众满意。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美好向往,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融合前沿科技和历史文化,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并重,强化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活力,形成政、企、研、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未来社区建设模式。

3.坚持统筹谋划,分类实施。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5分钟、10分钟、30分钟出行圈”要求,科学配置城市核心要素资源,分类推进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项目建设,以改造更新为主,统筹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4.坚持改革创新,协调推进。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升级,鼓励大胆探索、迭代更新,坚持创新设计、适度留白,合理设置9大场景的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不断优化未来社区建设场景和政策环境,全面构建与未来社区相关联的投资、民生和产业链条。

(三)工作目标。

1.加快启动阶段。2019年年底前,全面启动首批省级试点创建项目建设(上城始版桥社区项目、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项目、拱墅瓜山社区项目、西湖之江社区项目、萧山瓜沥七彩社区项目、萧山亚运社区项目、杭州钱塘新区云帆社区项目)。

2.增点扩面阶段。2021年年底前,按分期报批、梯次培育的要求,争取培育创建省级试点项目15个左右。在此基础上,总结典型案例,形成全市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3.全面推广阶段。2022年起,全面复制推广,以未来社区建设理念示范引领“棚改旧改”和新建小区建设,确保我市未来社区的创建数量、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二、创建程序

(一)前期谋划。立足5—10年中长期和区域整体考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由各区县(市)政府、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统筹编制区域未来社区实施规划;按照先急后缓、滚动实施的原则,同步制定未来社区建设计划,建立未来社区项目储备库。

(二)试点申报。根据未来社区实施规划及建设计划,各区县(市)政府、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选取试点项目,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等。项目申报材料提交市发改委审核并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准的未来社区列入省级试点创建名单。

(三)试点认定。对如期完成规划建设目标、符合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试点创建项目,由各区县(市)政府、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向省发改委提请验收。通过验收的未来社区,经省政府同意后命名公布。

三、政策支持

(一)创新规划管理。支持试点项目对照创建要求,在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确定容积率、建筑限高等规划技术指标,科学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程序。在满足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根据公共服务配套承载力合理确定居住人口和住宅面积。支持试点项目立体绿化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绿地率。鼓励试点项目公共空间开放,支持改造更新类试点项目合理确定防灾安全通道、架空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不计费容积率。支持试点项目空中花园阳台的绿化部分不计入住宅建筑面积和容积率(有关绿地率、容积率具体政策一事一议)。

(二)集约土地利用。鼓励试点项目按照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理念,进行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支持试点项目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基本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实行土地复合利用。对符合条件的土地高效复合利用的试点项目,纳入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机制,按规定配比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建筑设计、建设运营方案确定后,可以带方案进行土地公开出让。

(三)强化资金保障。改造更新类试点项目对应的原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出让收益中市级计提部分,可用于试点项目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合规支出(具体政策一事一议)。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并经省政府验收通过的,市本级财政再给予适度的资金奖补。对于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未来社区9大场景理念的项目,在给予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市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财政奖励。支持试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补助资金。科学引导省市各类专项资金等优先向试点项目倾斜。试点项目建设鼓励市场化运作,引导金融机构予以信贷支持,引导基金、保险资金、上市公司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试点项目管理运营。

(四)创新服务供给。创新试点项目社区业态和生活服务供给,通过预留规划布点、推动模式革新、促进资源下沉等方式,优先配置文化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完善社区居民24小时生活服务供给,一般按每百户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标准落实社区配套用房面积比例,鼓励邻里中心一站式集约配置服务空间,建立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等建设标准化体系。支持成立或引进连锁机构进行社区相关服务标准化管理,优化运营机制,有关公共设施可通过产权移交、授权委托等方式,由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统一维护管理。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权等方式,积极引进社区综合能源供应商,创新应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加快探索形成产业联盟支撑的可持续建设运营模式。

(五)促进数字转型。将未来社区作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创新落地单元,优先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落实未来社区实体建设和数字建设孪生理念,实行基层事务数字化、精益化统筹管理。加快推广应用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集成数字化规划、设计、征迁、施工、运营、维护管理,汇集各阶段数字资产数据,提升试点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加快建设应用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实行全过程供应链数字管理,探索社区居民依托平台集体选择有关配套服务。探索“时间银行”等养老模式,推广“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鼓励共享停车模式,推进社区智慧安防建设。

(六)深化改革探索。深入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加快建立试点项目绿色通道,集成土地收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土地出让、审批许可等工作,进一步减流程、减环节、减事项,确保试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规范有序推进。优先支持试点项目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未来社区中的企业申报市外国人才和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的,同等条件下给予适当政策倾斜。支持未来社区人才公寓“租购同分”,鼓励试点项目入驻人才利用居所、共享办公空间等开展自主创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市未来社区建设统筹协调专班,分设综合规划组、建设推进组、民生保障组、服务双创组,分别由市发改委、市建委、市民政局、市科技局牵头,研究确定试点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审核、政策支持、建设推进、运营管理等具体事宜。

(二)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市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和问题。市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分别指导9大场景建设推进。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推进难题。

(三)强化检查评估。建立试点项目动态评价监测体系,落实工程建设审计监督制度,开展试点项目第三方跟踪评估、季度评价和年度检查,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资源整合。将未来社区建设与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美好家园”创建、“智慧养老”、基层治理“四平台”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整合资源,协调联动,相互促进。

本实施意见自2020年1月12日起施行,由市发改委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2月12日

《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时间:2019-12-12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一、为什么出台《实施意见》

2019年3月,省里先后印发《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关于开展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浙发改基综[2019]138号),在全省部署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2019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公布全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其中,我市上城始版桥社区、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拱墅瓜山社区、西湖之江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萧山亚运社区、钱塘新区云帆社区等7个项目入选;2019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9]60号),提出未来社区试点建设有关政策要求。

因此,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需要出台地方性配套政策措施,统筹全市试点工作开展,将省试点政策细化落地。

二、《实施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共分总体要求、创建程序、政策支持、保障措施 四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在遵循省文件精神关于未来社区“139”概念内涵基础上,主要是突出杭州市未来社区建设要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城市大脑、创新创业三大特色优势,努力打造引领全省的未来社区杭州样本。

基本原则:主要是四个方面,即坚持以人为本,群众满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统筹谋划,分类实施;坚持改革创新,协调推进。

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2019年底前为加快启动阶段,全面启动杭州市7个首批试点创建项目建设;2021年底前为增点扩面阶段,全省目标是培育试点项目100个,杭州市争取达到15个左右;2022年开始为全面复制推广阶段,确保我市未来社区的创建数量、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二)创建程序

前期谋划:立足5-10年中长期和区域整体考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各区、县(市)统筹编制区域未来社区实施规划,同步制定未来社区建设计划,建立未来社区项目储备库。

试点申报:各区、县(市)选取未来社区试点项目,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材料。项目申报材料提交市发改委审核并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政府批准。批准通过的未来社区,列入省级试点创建名单。

试点认定:对如期完成规划建设目标、符合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试点创建项目,由各区、县(市)向省发改委提交验收申请报告。通过验收的未来社区,经省政府同意后命名公布。

(三)政策支持

创新规划管理

●支持未来社区试点项目针对创建要求,在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确定容积率、建筑限高等规划技术指标,科学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程序。

●在满足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根据公共服务配套承载力合理确定居住人口和住宅面积。

●支持未来社区试点项目立体绿化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绿地率。

●鼓励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公共空间开放,支持改造更新类试点项目合理确定防灾安全通道、架空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不计费容积率(建筑面积按规定计入容积率,但免收土地有关费用)。

●支持试点项目空中花园阳台的绿化部分不计入住宅建筑面积和容积率。

(有关绿地率、容积率具体政策一事一议)

集约土地利用

●依托轨道等公共交通,鼓励未来社区试点项目按照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理念,进行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

●支持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基本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土地复合利用。

●对符合条件的土地高效复合利用的试点项目,纳入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机制,按规定配比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在建筑设计、建设运营方案确定后,可以带方案进行土地公开出让。

强化资金保障

●改造更新类试点项目对应的原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出让收益中市级计提部分,可用于试点项目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合规支出(具体一事一议)。

●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并经省政府验收通过的,市本级财政再给予适度的市级资金奖补。

●对于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未来社区九大场景理念的项目,在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市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财政奖励。

●积极支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争取相关国家、省补助资金。科学引导省市各类专项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优先向试点项目倾斜。

●未来社区试点建设鼓励市场化运作,引导金融机构予以信贷支持,引导基金、保险资金、上市公司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未来社区试点项目管理运营。

创新服务供给

●创新试点项目社区业态和生活服务供给,通过预留规划布点、推动模式革新、促进资源下沉等方式,优先配置文化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完善社区居民24小时生活服务供给,一般按每百户不少于100平方米标准落实社区配套用房面积比例,鼓励邻里中心一站式集约配置服务空间,建立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等建设标准体系。

●支持成立或引进连锁机构进行社区相关服务标准化管理,优化运营机制,有关公共设施可通过产权移交、授权委托等方式,由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统一维护管理。

●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权等方式,积极引进社区综合能源供应商,创新应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加快探索形成产业联盟支撑的可持续建设运营模式。

促进数字转型

●将未来社区作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创新落地单元,优先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落实未来社区实体建设和数字建设孪生理念,实行基层事务数字化、精益化统筹管理。加快推广应用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集成数字化规划、设计、征迁、施工、运营、维护管理,汇集各阶段数字资产数据,提升试点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

●加快建设应用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实行全过程供应链数字管理,探索社区居民依托平台集体选择有关配套服务。

●探索“时间银行”等养老模式,推广“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鼓励共享停车模式,推进社区智慧安防建设。

深化改革探索

●深入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加快建立试点项目绿色通道,集成土地收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土地出让、审批许可等工作,进一步减流程、减环节、减事项,确保试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规范有序推进。

●优先支持未来社区试点项目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

●未来社区中的企业申报市外国人才和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的,同等条件给予适当倾斜。

●支持未来社区人才公寓“租购同分”,鼓励试点项目入驻人才利用居所、共享办公空间等开展自主创业。

(四)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检查评估、推进资源整合。

三、如何推动《实施意见贯彻落实》

市级层面建立市级“1+N”政策体系

根据《实施意见》政策要求,市发改委牵头市各相关部门制定“N”个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指导各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的具体建设推进。

区级层面完善区、县(市)体制机制

参照市级组织架构,各区、县(市)政府成立相对应的未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协调机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解决本地区试点项目推进难题。

解读机关: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管理处

联系方式:85251851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