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扬州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通知

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扬州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通知
扬人社〔2019〕160号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社局各功能区办事处)、财政(审)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 ( 人社部发〔2018〕21号)、省人社厅、财政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苏人社发〔2018〕148号)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就建立健全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根据国家、省规定和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我市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对年满65周岁及以上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予以适当倾斜,具体办法和标准另行制定。

为鼓励引导居民早参保、长缴费、不断保,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连续缴费满15年后,每多缴一年,在领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每月加发1%的基础养老金。

二、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统筹考虑全省最低基础养老金调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由市、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适时分别提出市区、县(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报请同级党委和政府研究确定。县(市)调整方案需报市人社、财政部门备案。

三、建立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

在原有15个缴费档次的基础上,从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每人每年200元的缴费档次,将最低缴费档次提高至为300元,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保留每人每年100元的缴费档次。今后视城乡居民收入情况适时提高最低缴费档次,切实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待遇水平。

四、完善缴费补贴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发展、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和财力状况,合理调整缴费补贴水平,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员可适当增加缴费补贴,引导城乡居民选择高档次标准缴费。

五、工作要求

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行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居民收入的又一重要惠民政策。各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政策落地、资金筹集等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准确宣传政策,引导居民提高缴费档次和待遇水平,切实把好事办好。



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扬州市财政局

2019年11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通知》政策解读
一、我市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下简称“两个机制”)背景和政策依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在保障老年居民基本生活、助力扶贫脱困、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0.64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76.08万人,月人均待遇175.61元,其中:基础养老金148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还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尚未健全、缴费激励约束机制不强等问题。依据省人社厅、财政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苏人社发〔2018〕148号)精神,我市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对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二、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要求

一是激励约束有效。市、县(市)政府合理确定和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档次标准、缴费补贴水平,引导激励参保城乡居民选择较高档次缴费。

二是筹资权责清晰。明确各级政府、参保者个人筹资责任,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作用。政府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给予参保缴费补贴,个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

三是保障水平适度。基础养老金确定及调整、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调整都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集体和个人负担能力相适应,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待遇确定机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根据国家、省规定和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我市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市、县(市)根据当地实际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年满65周岁以上参保城乡老年居民予以适当倾斜。对于连续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一年,基础养老金可加发1%。

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养老金中的比例,发挥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方面作用,提高待遇水平。

(二)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统筹考虑全省最低基础养老金调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由市、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适时分别提出市区、县(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报请同级党委和政府研究确定。

(三)建立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

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合理确定和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标准。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既保障居民缴费负担适度,又促进个人账户储存额正常增长,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我市在原有每人每年100-6000元15个缴费档次的基础上,从2020年1月起,取消200元的缴费档次,将最低缴费档次提高至为300元,对低保、重残等缴费困难群体保留100元的缴费档次。

(四)建立缴费补贴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发展、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和财力状况,合理调整缴费补贴水平,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员可适当增加缴费补贴,引导城乡居民选择高档次标准缴费,多缴多补,多缴多得,形成有效的缴费激励,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提高待遇水平。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处

2019年11月29日


来源:扬州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