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的通知【全文废止】
苏府规字〔2020〕14号
税谱®提示:根据《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施行的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 ( 苏府通〔2021〕1号)规定,继续施行。
税谱®提示:根据《 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 的通知》(苏府规字〔2023〕3号)》规定,自2023年4月1日起全文废止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已经十二届市委第173次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第1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国家、省、市户籍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户籍准入管理,适用本办法。
国家、省对户籍准入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入本市。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户口迁入,并向公安机关申请办理:
(一)父母为本市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未成年人及成年未婚子女;
(二)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本市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父母双亡的未成年人及成年未婚人员;
(三)子女死亡且没有其他子女,已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为本市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四)成年子女为本市家庭户口且成年子女(含本人或配偶)在本市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超过60周岁的男性或者超过50周岁的女性以及已退休人员;
(五)成年子女为本市户籍的80周岁以上的人员,不受被投靠人是否为家庭户口限制;
(六)子女为现役军人,且军人的配偶为本市家庭户口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七)子女夫妻双方均为现役军人,且军人的子女为本市家庭户口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八)父母均为现役军人,且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本市家庭户口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九)配偶为现役军人,军人的父母为本市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和未婚子女;
(十)配偶为本市家庭户口,且配偶或者配偶直系亲属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十一)本人拥有合法稳定住所或者本人直系亲属或兄弟姐妹为本市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因国家建设需要工作调动、下放农村、支援边疆、支援三线建设,到外地工作退休的原本市户籍人员;
(十二)被本市大中专院校录取的在校就读的市外全日制学生;
(十三)经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回内地定居(本市)的港澳居民;
(十四)经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定居大陆(本市)的台湾居民;
(十五)从本市注销常住户口后出国定居,现到本市工作、生活的华侨;
(十六)原籍本市,考入外省(市、区)大中专院校,从学校集体户注销户口后出国定居,现到本市工作、生活的华侨;
(十七)按规定由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入的其他人员。
第五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户口迁入,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办理:
(一)按照毕业生就业政策,接收的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
(二)按照毕业生就业政策,接收的本市生源的中专毕业生、技(职)校毕业生;
(三)因家庭实际困难需要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干部,及其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未成年或者失业未婚子女;
(四)按规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户口迁入的其他人员。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户口迁入或者登记,并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
(一)符合收养条件、手续完备的被收养人,其收养人为本市户籍的;
(二)本市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
(三)由市、县级市(区)救助站移交至本市社会福利机构安置的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且无法定赡养人的智力和精神障碍患者;
(四)按规定由民政部门办理户口迁入的其他人员。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户口迁入,并向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
(一)因省、市、县级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调动,并被本市用人单位录用的退役运动员;
(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引进的优秀运动员。
第八条本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教职人员,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证书的,经所属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同意,或者经所属宗教院校同意,可以向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申请迁入宗教场所、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单位集体户。
第九条符合回国定居条件拟在本市落户的华侨,可以向侨务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条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参加本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并取得积分落户准入资格的人员,到迁入地公安机关申请户口迁入。
第十一条取消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落户政策。各相关县级市(区)可以就符合条件已购房人员的落户截止时间设置合理过渡期。
第十二条本办法第五条至第九条规定的接受办理部门确认申请人符合户口迁入条件后,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第十三条凡以欺骗、贿赂等非正常手段取得户口迁入或者登记的,由公安机关注销其已迁入的户口并退回原籍,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符合人才引进落户条件的人员选择市政府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申请落户。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苏府规字〔2016〕3号)、《张家港市户口准入登记办法》(张政发〔2008〕25号)、《常熟市户籍准入登记办法(修订)》(常政发〔2008〕46号)、《太仓市户籍准入登记暂行办法》(太政发〔2006〕94号)、《昆山市户籍准入登记暂行办法》(昆政发〔2005〕47号)、《苏州市吴江区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吴政规字〔2013〕7号)同时废止。
《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计分标准》解读
来源: 苏州市公安局发布日期: 2020-11-29
经十二届市委第173次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第1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日前,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
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计分标准》(以下分别简称《准入办法》《积分办法》《计分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施行。现就《准入办法》《积分办法》《计分标准》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党的十八大部署开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来,苏州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等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苏州城市规模实际和发展需求,着力在实践中探索与城市发展更加匹配的户籍政策。
2015年以来,苏州陆续出台系列户改文件,着力推动和解决长期在城镇就业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的问题。
2016年,苏州市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积分落户制度,取消购房、投资等原落户渠道和条件门槛,放开放宽“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等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2019年,取消户籍准入计生审核、放宽子女投靠父母条件、放宽父母投靠子女中“合法稳定住所”条件。
2020年,推出人才落户新政,对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大幅放宽落户条件,其中对尚未来苏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提供了“先落户后就业”的新落户方式。
在国家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苏州不断优化完善户改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准入办法》主要内容
《准入办法》共十五条。
第一条至第三条明确了总体原则、适用范围、基本条件等内容。
第四条至第十条为具体户籍准入条款,具体是:
第四条由公安机关受理,主要内容为投靠类准入、回原籍类准入、大专院校学生户口迁入、港澳台居民准入和原籍江苏省华侨准入。
第五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主要内容为人才引进和工作调动类准入。
第六条由民政部门受理,主要内容为收养准入、本市社会福利机构抚养安置准入。
第七条由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受理,主要内容为运动员准入。
第八条由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受理,主要内容为宗教教职人员准入。
第九条由侨务部门受理,主要内容为原籍江苏省外华侨回本市落户准入。
第十条由公安机关受理,主要内容为积分准入。
第十一条明确取消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落户政策,并明确各相关县级市(区)可以就符合条件已购房人员的落户截止时间设置合理过渡期。
第十二条至第十三条明确了《准入办法》的工作机制、相关责任追究机制。
第十四条明确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为附则。
(二)《积分办法》主要内容
《积分办法》分为总则、申请受理、评分和积分查询、积分落户管理、积分入医管理、积分入学管理、监督检查和附则八章,共四十条。
第一条至第六条为总则,主要明确了制定目的、适用对象、积分指标体系的主要构成、积分管理的施行范围、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工作原则等内容。
第七条至第十条为申请受理,主要明确了积分管理申请受理的模式、申请条件、申请方式以及变更手续等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至第十六条为评分和积分查询,主要明确了审核单位核查评分职责、积分分值排名规则、分值查询和复核变更流程等内容。
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为积分落户管理,主要明确了积分落户管理中的申请、达标积分值公布、准入名单公示和落户手续办理等具体流程。
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六条为积分入医管理,主要明确了积分入医管理中的申请、达标积分值公布、准入名单公示和办理子女入医手续等具体流程。
第二十七条至三十四条为积分入学管理,主要明确了市区积分入学管理中的学校区域公布、申请、划定各区最低分值标准、排名公示、统筹调剂和办理入学手续等具体流程。
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为监督检查,主要明确了相关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十七条至第四十条为附则。
(三)《计分标准》主要内容
《计分标准》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和指标解释。
1.基础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居住情况三项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积分,由文化程度、国家职业资格或者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兵役情况和对口扶贫情况得分组成;
(2)参加社会保障情况,包含社保缴纳和公积金缴纳得分;
(3)居住情况积分,包含房产情况和居住年限得分。
2.附加分,包括发明创造、表彰奖励、社会贡献、投资纳税、卫生健康五项内容。
3.扣减分,包括违法违规和其他行为两项内容。扣减分只适用积分落户。
4.指标解释,这部分主要是对文化程度、技能人才国家职业资格或者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兵役情况、参保情况、房产情况、发明创造、表彰奖励、社会贡献、投资纳税、卫生健康10项具体指标的依据材料进行说明。
三、修订重点
《准入办法》《积分办法》《计分标准》在政策制定和内容修订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 国发〔2014〕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72号)《
关于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 ( 苏政办发〔2019〕90号)等有关规定,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面取消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现有户籍准入政策中的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落户限制。
二是实施全市范围内统一的积分落户政策,将原本仅适用于苏州市区范围的流动人口积分落户、积分入医政策扩大到全市范围。
三是将“经当地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房屋”纳入合法稳定住所范围,使该部分租赁房屋人员也能申请参加积分落户;同时,取消积分落户关于住房最低面积要求。
四是按照“优先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能够适应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非户籍人口落户”的要求,调整优化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居住年限等积分项,提升相关分值权重。
五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将苏州打造成为“劳动者素质最优、劳动者配置效率最高、劳动者最被关爱最能融入最有成长的城市”的要求,在积分设置、分值权重方面进一步对从事环卫、消防、护理、殡仪服务、保安、公交驾驶、民办教育等特殊艰苦行业人员予以适当倾斜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