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还在人工检索法规吗?体验一下税谱AI
快速定位属地法规库;识别过期、废止、疑义条款;排除网络干扰 全部数据由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团队人工核对 365天不间断更新,零幻觉
还在人工检索法规吗?体验一下税谱AI
快速定位属地法规库;识别过期、废止、疑义条款;排除网络干扰 全部数据由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团队人工核对 365天不间断更新,零幻觉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意见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意见

宜府发〔2014〕44号

税谱®提示:根据《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宜府发〔2017〕32号规定,将第二条第(五)项中的“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50%”修改为:“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税谱®提示:根据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宜府发〔2020〕4号规定,继续施行

税谱®提示:根据《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宜府发〔2020〕10号)规定,继续施行。继续施行及修改后施行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5年;文件本身有效期或适用期限少于5年的,从其规定。

失效日期2025-12-1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为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牛羊产业,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政策扶持和依法兴牧,统筹良种繁育、饲草供应、规模养殖、疫病防控、科技支撑、屠宰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八大环节,提高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提升牛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肉牛出栏10万头,肉羊出栏200万只,牛奶产量达到5万吨,牛羊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20年,全市肉牛出栏30万头,肉羊出栏300万只,牛奶产量达到10万吨,牛羊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二、夯实产业基础

  (三)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坚持自繁自育和引进良种相结合,加强宜昌白山羊品种保护和开发,建设宜昌白山羊保种场5个。大力推广优质杂交牛、杂交羊品种,加快建设原种场、扩繁场和商品场相互配套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牛羊良种繁育场各100个。严格种牛、种羊生产经营管理,开展良种性能测定,健全系谱档案,建立良种登记制度,打造1~2个育种能力强、营销渠道广、服务质量好的种业集团。健全人工授精网络,到2020年建设肉牛冻配站和肉羊人工授精站各100个。

  (四)提高牧草生产水平。坚持“东部平原丘陵粮草轮作,西部山区林草间作、菜草轮作、草地改良”的原则,鼓励开展天然草地改良与人工草地建设。到2020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00万亩、改良草地面积达到350万亩。加强储草棚库、青贮氨化窖池等贮藏设施和牧草刈割、打包、压制存贮等加工设施建设,到2020年饲草利用率达到80%。

  (五)促进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行利用秸秆、酒糟、豆棉菜籽粕、废弃蔬菜养牛养羊。加强牛羊工业饲料开发研究和推广,鼓励利用农作物副产物进行饲料加工。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饲料占牛羊饲草料比重达到30%。

  (六)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牛羊合作社、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原料采购、畜种供应、生产规范、品牌创建、产品销售、养殖保险“六统一”。引导合作社、协会实施订单养殖、寄养和联养等多种模式,与草产品加工企业、牛羊屠宰加工企业稳定对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牛羊产业。

  三、转变发展方式

  (七)优化区域布局。确立“东牛西羊、郊区奶业”的区域功能定位,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和奶牛主产区,划定优养区、适养区和禁养区。在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夷陵等县市区共20个乡镇(街道)建设肉牛主产区;在宜都、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夷陵等县市区共30个乡镇(街道)建设肉羊主产区;在当阳、夷陵、点军等市区共4个乡镇(街道)建设奶牛主产区。

  (八)创新发展路径。以生态、循环、集约、特色为核心,确立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统筹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牛羊养殖与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相统一,依法制定牛羊养殖管理办法,保障生态安全。选择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草畜配套、舍饲圈养的生产发展路径,采取沼气综合利用、生物发酵床、有机肥生产等措施,加大粪污无害化处理力度,降低排放总量,提升环保水平。

  (九)优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牧场和社员达3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年产值过100万元的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推进牛羊专业化、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养殖。到2020年,发展牛羊家庭牧场各5000个、牛羊专业合作社各500个、年产值过100万元的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500个,牛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

  四、完善产业链条

  (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广、带动强的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其创新发展机制、建设养殖基地,以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发品种多样、风味独特的牛羊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制定牛羊定点屠宰厂建设规划,规范牛羊屠宰市场。到2020年,肉牛加工能力达到20万头、肉羊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只、牛奶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十一)创建精品名牌。加快推进宜昌肉牛、肉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创建工作。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自主品牌创建力度。加强无公害牛羊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到2020年,争取培育涉及牛羊产品的湖北著名商标5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件以上、“三品一标”30个以上。

  (十二)加强宣传推介。采取举办种牛种羊拍卖会、牛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形式,大力宣传宜昌牛羊品牌,提升品牌形象。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国际国内畜牧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大力推介宜昌牛羊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具有地域消费特色的牛羊饮食文化。

  (十三)着力开拓市场。建设一批规范有序的牛羊活体产地型、销地型交易市场,改造新建一批牛羊肉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流通设施,加快完善牛羊产品零售终端体系。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流通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产销对接,发展连锁、直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

  五、强化科技支撑

  (十四)壮大人才队伍。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牛羊产业发展顾问,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牛羊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工作站。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主科研团队。深化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改革,创新机制、健全队伍、完善设施,不断提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能力。加强科技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养一支现代牛羊产业工人队伍。

  (十五)加快技术研发。依托企业组建牛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重点围绕良种繁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牧草种植、饲料配制、疫病防控、精深加工等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十六)强化技术推广。组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推行专家包片挂钩指导服务机制,全过程跟进,全产业指导。重点推广牧草种植、饲草青贮氨化、秸秆利用、品种改良、舍饲半舍饲、疫病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实现良种供应配套化、草料饲喂配方化、疫病防控程序化、圈舍建设规范化和饲养管理标准化。

  六、确保质量安全

  (十七)严格监管措施。加强口蹄疫、羊痘、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等危害牛羊生产和人体健康的疫病防控。强化牛羊产地、屠宰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制定完善宜昌牛羊生产、加工及产品质量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加大监测力度。实行牛羊产业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投入品使用行为,严厉打击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

  (十八)健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创建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各项要求,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牛羊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落实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认真执行规模化养殖场牛羊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七、落实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宜昌市牛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主产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宜昌市牛羊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牛羊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组建宜昌市牛羊产业协会,统一制定宜昌牛羊养殖及产品加工质量标准,制定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十)强化部门配合。农业部门要将牛羊产业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将农村能源项目优先安排用于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发改、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争取落实牛羊产业项目和专项资金;工商部门要加强牛羊产业市场主体资格监管、品牌创建和宣传;经信部门要重点培育壮大草产品生产和牛羊加工企业,对使用电、气、油等清洁能源企业加大补贴力度;国土部门要在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牛羊养殖,对符合国家产业展政策的牛羊深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优先保障用地;林业、水利、扶贫部门要在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生态补偿、水利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安排上与牛羊产业发展相结合;环保部门要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加强养殖污染防治监督和环境监测;科技部门在安排科技项目时要向牛羊产业倾斜,加快培育牛羊科技产业链;质监部门要做好牛羊产业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报和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牛羊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商务部门要重点支持牛羊专业市场建设,帮助牛羊企业扩大内销和出口市场;金融部门要支持牛羊企业上市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供电部门要支持牛羊企业用电改造扩容,支持养殖用电,执行农业生产价格;广电、旅游、文化等部门要加大牛羊产业科技知识、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支持观光畜牧业、牛羊产业文化建设;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做好草地建设、饲草生产、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等工作。

  (二十一)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落实中央、省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从2015年起,市级财政要连续3年、每年整合农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品牌创建、科技攻关和追溯体系建设等。每个主产县市区每年要整合涉农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主要用于牧草种植、良种引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疫病防控及屠宰加工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采取专业合作社担保、联户担保、种畜抵押等方式,加大对牛羊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

  (二十二)建立考核机制。开展牛羊产业大县、牛羊生产强镇创建活动,对考评合格、创建成功的大县和强镇给予奖励。对牛羊产业发展实行专项考核,加强检查督办,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宜昌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8日
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