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黄政办函〔2017〕18号

税谱®提示:根据2019年11月21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黄政发〔2019〕22号规定,继续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黄政发〔2021〕7号》规定,继续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黄政发〔2023〕15号》规定,继续有效。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生物医药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已形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中成药、化学药制剂、医疗器械等多个门类,部分产品在国际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生物医药产业正在集聚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是生物医药产业大跨越、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对推动我市产业转型意义重大。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促进产品结构、产研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创新引领、高端集聚、特色鲜明、壮大规模”为发展主线,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融合发展;以特色园区及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链延伸完善、产业集中度优化聚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汇聚国内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成果和要素资源。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工程,重点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带动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到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形成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2-3家,产值过20亿元的企业3-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不少于50家;到2025年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提取制造基地、中部地区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生物医药食品千亿元产业集群。

  三、发展重点

  (一)现代中药。发挥劲牌生物医药、华润三九黄石制药、远大飞云制药、威仕生物、燕舞药业、卫材药业等企业在中药饮片、中药提取方面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实施大品种战略,大力推进中药创新成果的系列化开发与产业化;支持引进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等中药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强高效粉碎、提取、分离等中药制药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整体提升我市中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以远大医药为基础,打造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以芳通药业为基础,打造全国最大的甾体激素药物中间体双烯醇酮醋酸酯生产基地;以世星药业为基础,打造全国最大的大环内酯类合成抗生素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抗生素发酵、合成技术原料药,加快应用现代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以法姆药业为基础,打造全国最大的别嘌醇生产基地;壮大抗艾滋病、抗癫痫病的医药中间体规模,延伸双烯、甾体激素中间体、甾体激素原料药黄体酮等下游产品。

  (三)化学制剂。依托朗天药业、欧立制药、黄抗药业、灿禾医药,重点研制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生物制剂、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

  (四)生物工程。以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为核心,积极引进生物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组织干细胞工程产品、生物育种、血液制品等企业,提高我市生物工程市场竞争力,努力建成国家级生物工程产业高地。

  (五)医疗器械。以恒丰医疗、湖北健身为基础,实施高性能医学装备产业化、智能化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牵引系列、中药熏蒸系列、热疗系列、电磁疗系列等健康产品,引进和扶持女娲医学工程等企业做大做强医用针、医用管袋、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材,打造先进医疗器械特色产业。

  四、发展措施

  (一)加快产业聚集。一是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远大集团医药新产品研发及规模优势,大力支持远大集团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华中区域总部,打造华中地区生物医药、发酵类原料药生产及出口基地,吸引优质生产要素资源向黄石聚集,形成“研发—培训—生产运营”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劲牌生物医药在产品研发和植物提取方面的技术优势,大力支持突破性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系列产品和保健食品,形成百亿产业规模,推动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华润三九研发和文号资源等多项优势,大力支持退城入园,扩大在黄投资,扩大生产品种和规模。二是加强产销合作。支持我市卫生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和购买本地企业生产的生物医药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以劲牌生物医药、远大飞云制药抗肿瘤等为依托的医药研发、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新药申报等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瞄准国内外一流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对新上(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款)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五是拓展新医药产业。结合劲牌生物医药中药材、康露生物茶多酚、紫鑫生物天然色素和瑞晟生物芳香植物提取技术,大力发展药食两用产品,建成全国技术领先、标准制定、规模最大的生物提取制造基地,促进新医药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植物提取物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支持瑞晟生物研究开发养老养生类保健品、医药中间体、功能性化妆品、天然抗氧化剂产品,打造植物种植基地,拓展开发“芳香+”中医药文化和健康产业,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二)加快资源整合。大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收购成长性强、药品文号价值高的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区域内药品文号资源整合,实现药品生产文号向优势企业转移;加快推进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的药品、中药文号的引进、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实现新产品新产能快速扩张和投产达产。鼓励生物医药工业协会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服务。对新获批的生物制剂、化学药品1至3类、中药(含天然药物)1至6类以上新药证书或药品注册文号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按100万元/件的标准予以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取得首次注册证的二、三类医疗器械新产品开发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并购重组项目标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产业发展基金可按标的额30%跟投,并予以奖励。

  (三)加快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重点引进一批中医药传承、中药提取、中药炮制、生物新技术、医疗器械核心软硬件开发等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培育一批生物医药行业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加速医药产业创新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市级医药高级人才库,完善企业相关职称和岗位设置办法,买断专利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对生物医药企业高新技术人才享受市有关人才引进政策。对具有世界先进、国内一流水平、能引领黄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对企业引进的急需高层次人才,按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四)加快研发创新。鼓励企业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重点围绕关键技术,联合武汉生物城工程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实现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上的突破。推动劲牌生物医药在湖北省内率先开展临床应用试验,形成技术创新、临床评价、示范应用、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对获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新认定的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20万元配套经费支持。

  (五)加快园区建设。坚持差异化发展格局,以黄金山生物医药工业园为核心,同时发展壮大阳新、大冶生物医药产业园,黄金山生物医药产业园面积3000-4000亩,阳新、大冶产业园面积分别不少于1500亩。加快项目引进落户和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的生物医药项目,一律入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工业园的产业集中度不低于80%。

  (六)加快产品升级。大力推进GMP改造,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提升生物医药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对实施GMP改造达标通过国家认证的企业,按上年度上缴税收地方所得的50%给予一次性返还补助;对快速成长企业年新增税收超过30%以上的,按新增税收的3%给予奖励。完成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致性评价。推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提升医疗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七)加快智能改造。推进医药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提高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加快企业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生物三维(3D)打印技术、数据芯片等新技术在植介入产品中的应用,建成先进医疗器械特色产业。

  (八)加快绿色循环。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向节能环保绿色模式转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大力推广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等生物替代技术,积极采用生物发酵方法生产药用活性物质。建设黄金山生物医药绿色工厂和富池生物医药循环经济园区,开发绿色环保合成、生物转化、高效提取纯化、高产低耗菌种应用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发酵类大宗原料药污染防治;推动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加强副产物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污染物综合治理。严格执行制药污水排放标准,积极推进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高值医用耗材回收利用管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五、发展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工业副市长任组长,市经信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指导和统筹协调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审议决策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订单质押、保理业务等新型融资服务,开展净资产规模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各级市场上市融资,引进风投等金融资本支持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017年市国资公司引导其它基金和社会资本募集资金不少于10亿元,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逐年扩大基金总规模,扶持企业壮大,助推企业并购和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湖北长江产业基金及其他基金对我市生物医药重大项目的支持。

  (三)加大财政扶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由市财政在“振兴黄石制造”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开拓市场和新药研制及引进。大冶市、阳新县政府比照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医药企业退城入园,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

  (四)优化发展环境。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制定配套措施,增强服务意识,建立部门之间以及县(市)区联动机制,开展“一站式”服务,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合力开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局面。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28日
来源:黄石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