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贵州省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建设方向(2025-2027)
附件
贵州省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建设方向(2025-2027)
序号 |
行业 |
重点领域 |
建设方向 |
1 |
原材料 工业 |
化工 |
推动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利用以及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煤清洁高效利用、氟钡资源高效利用、新能源正极电池材料制备等领域技术进步,建设磷及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磷化工清洁生产、煤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正极材料、氟钡资源高效利用、特色化工等中试平台,提升化工生产过程高效化、绿色化、安全化水平。 |
2 |
有色金属 |
推动铝、锰、钛、铅、锌等金属资源绿色低碳高效采选冶炼工艺,铝、钛合金绿色回收利用技术,高纯金属合金、化合物及粉体材料制备技术,有色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硬质合金及制品、锰合金、钛合金及制品、铝镁轻合金结构件、贵金属功能部件等先进有色金属零部件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发展。 |
|
3 |
无机非金属 |
重点建设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工业固废处置中试平台,促进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加快实现低碳凝胶材料及优质矿产资源高值化发展。 |
|
4 |
钢铁 |
聚焦特种冶炼与加工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完善提升中试基础条件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特种钢、高温合金、金属功能材料等关键材料产业化。 |
|
5 |
前沿材料 |
完善提升中试基础条件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有机膜、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工程化应用。 |
|
6 |
固废综合利用 |
重点开展锰渣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规模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或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大锰渣用于矿井填充、混合材料、生态修复料、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新型墙体材料等方面低成本产业化技术中试研究。建设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尾矿、酒糟、赤泥、钡渣和电解锰渣等工业固废资源规模化综合利用中试平台。 |
|
7 |
装备制造 |
航空航天 |
论证建设民用大飞机先进技术验证飞机平台、面向商用航空发动机验证的通用飞行平台、低空经济融合场景中试验证平台、电动/氢能运输类飞机技术验证平台等,提升航空领域中试验证能力。 |
8 |
汽车 |
有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车辆设计验证能力,提高性能测试、耐久性测试、安全测试、NVH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电子系统测试等智能化水平。 |
|
9 |
新能源智能 网联汽车 |
加强动力电池多因素耦合可靠性评价、新体系电池性能测试及评价能力建设。围绕智能底盘功能、性能、功能安全,集成极限工况测试场景、故障失效场景、动力学控制测试场景,开发面向高级别智能驾驶测试验证的场景数据采集、在环测试应用、实时反馈迭代等能力。 |
|
10 |
工程及矿山 机械 |
聚焦深部矿开采、矿石采选、应急救援、农业生产、极地科考等应用场景,加强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农业智能装备机械等结构、部件及系统运行效能、效率、精度、负载能力等性能测试能力建设,提高耐久性测试、安全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能力。 |
|
11 |
电力装备及 器材 |
提升新型发电装置及输配电试验、绝缘试验、机械特性试验、电气特性试验、环境试验、带电作业试验等试验验证水平,加强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建设,促进电力设备制造创新发展。 |
|
12 |
机器人及 智能装备 |
聚焦医疗康复、物流运输、智慧农业、灾害救援等重点领域,加强覆盖外骨骼机器人、四足仿生移动平台、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及智慧农场装备、无人机等整机及关键部件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测试能力建设。 |
|
13 |
仪器仪表 |
建设研发设计、精密加工、测试标校等中试验证平台,开展产品性能指标、实际样品测试比对、可靠性稳定性和耐用性综合评价。 |
|
14 |
工业母机 |
建设测试验证、设备验证能力,提升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开展应用验证,加快工业母机产品适配适用。 |
|
15 |
矿山智能装备 |
建设矿山智能装备与大数据分析中试平台,开展矿山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装备研发、测试与验证,为矿山态势感知、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持,提高矿山数字化水平。 |
|
16 |
航空高端装备制造 |
面向航空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制造需求,建设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数控机加制造中试平台,开展设备保障、工艺设计、过程质量管控等技术支撑研发,构建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制造系统,在重点型号生产中开展应用验证,为自主可控的制造系统应用于重点型号提供示范,引领飞机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制造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
|
17 |
机械加工 |
打造智能化机械加工中试平台,重点推进精密加工验证、工业机器人测试、智能控制与数据分析、机械装备工况环境适应性测试、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
|
18 |
消费品 工业 |
纺织 |
重点围绕化纤、印染、缝纫机等纺织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为相关研发、设计、仿真、实验、检测评价等创造条件,支持龙头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构建中试验证能力。 |
19 |
轻工 |
支持特色生态食品、发酵食品、家电、皮革、造纸、塑料制品、日用化学品、化妆品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构建中试能力。 |
|
20 |
酱香白酒 |
重点推进现代生物种业、发酵微生物菌种资源应用、生物信息资源开发、工业酶制剂开发、安全风险控制及工业废弃物转化、低碳生物制造等工程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
|
21 |
药品 |
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多肽药物、核酸药物、新型抗体药物、高端复杂制剂、创新中药、化学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智能化、绿色化中试平台,鼓励采用精准生物合成、连续流等新型制备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提升平台质量效率。 |
|
22 |
创新中药 |
围绕骨伤、精神心理、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中医优势的专科专病方向,布局经验方、院内制剂转化中药创新药中试平台,鼓励运用连续逆流提取、动态提取、双效纯电蒸发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新药研究。 |
|
23 |
信息技术 |
微电子和 集成电路 |
围绕芯片在复杂应用环境的可靠性问题,优化集成电路设计、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应用适配性,拓展中试验证范围,强化创新成果应用推广,促进上下游贯通。 |
24 |
基础软件和 工业软件 |
围绕工厂工艺仿真、工业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加工设计仿真等关键共性技术应用场景,打造软件领域中试验证平台,提供自主化评价、开源协议分析、可信性验证、供应链分析、成熟度评估等服务,加强软硬件耦合适配。 |
|
25 |
通信设备 |
推动移动通信、光通信、数据通信、微纳米光电等领域关键元器件和重点设备中试验证技术攻关,建立覆盖通信关键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可靠性评价等中试平台。 |
|
26 |
新型显示 |
针对新型显示技术产品化应用,建立覆盖“材料-器件-模组-终端-应用” 的中试服务平台,面向新型显示成果在 VR/AR、车载显示等领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光学性能和弯折、振动、高温耐久等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等中试产品测试评价服务。 |
|
27 |
服务器 |
建立评估验证、组件测试试验、软件测评、系统评价分析等能力,面向多功能与高集成度趋势下服务器电磁兼容设计与热设计等风险验证,加强服务器在云计算、数据 AI、边缘计算等新型应用场景验证评价能力建设。 |
|
28 |
新型工业网络 |
推动建设新型工业网络中试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建设,提升工业 5G、TSN、算网一体、信息模型等产品测试水平。 |
|
29 |
新兴产业和未来 产业 |
人工智能 |
建设大模型试验平台,完善评测配套工具,加快算法优化和功能测试,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开通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在各领域应用,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能力。 |
30 |
人形机器人 |
打造覆盖智能控制、运动控制及机械结构等方面的中试验证能力,搭建应用场景,开展行走、抓取、操作物体等运动能力验证及多模态交互验证,提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等硬件与软件间适配验证能力。 |
|
31 |
北斗导航 |
基于北斗卫星数据资源,提升时空大数据融合应用中试服务能力。健全北斗中试发展生态,完善测试标准规范,提升北斗产品性能质量。 |
|
32 |
下一代互联网 |
建设面向技术研究、应用创新、产业合作、方案评估和试验验证的中试平台,推动IPv6创新技术面向各类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转化,加快成熟的“IPv6+”技术实现产品化落地;开展不同系统、平台和设备间交互验证,提升数字身份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网络可访问性、弹性、可扩展性水平;搭建沉浸式体验场景验证平台,提升AR/VR技术在沉浸式体验方面应用水平。 |
|
33 |
高端文旅装备 |
围绕智能导览、虚拟现实体验、互动多媒体展示等领域,开展系统集成测试、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测试,以及装备维修性、可拓展性、安全性验证,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推出更多优质产品。 |
|
34 |
节能环保 |
围绕节能与能效提升的产业共性需求,培育技术水平领先、服务能力全面的综合性节能技术改造中试平台;围绕“电解”工艺联产蓝氢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攻关研究,提升高水平“双碳”中试服务,增强全链条服务效能,为能源、材料、化工、建材、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提供高水平的节能中试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