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邮政业发展的意见【全文废止】
淮政办〔2014〕24号
税谱®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3〕23号)规定,现行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4〕47号)规定,全文废止,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邮政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政办〔2008〕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2012年第111号专题会议纪要》等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我市邮政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市邮政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邮政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邮政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覆盖城乡的邮政网络和快递物流配送网络,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在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建设新型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以及把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对邮政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邮政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能力不足等,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用邮需求。加快发展邮政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邮政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转型发展、强业惠民”为主题,以“重质效,调结构,争进位”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着力壮大竞争性业务,推进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着力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发展目标:力争在三年内,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乡镇邮政局所覆盖率达100%,村邮站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新建住宅信报箱安装率达90%以上;构建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快递物流园区1—2处,快递分拨中心1处,全市各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80%以上。
三、完善政策措施,明确职责任务
(一)制定完善促进邮政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将邮政业列入政府鼓励扶持的服务业发展内容,按照《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 皖政〔2011〕109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皖发〔2013〕7号)要求,积极落实支持邮政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市发展改革、经信、城乡规划、商务、邮政管理等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邮政业的政策措施,将快递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纳入发展民营经济规划。激发邮政行业主体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大财税支持,改善金融服务,加强用地保障,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为邮政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二)编制专项规划,促进行业发展。根据《安徽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安徽省邮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市邮政管理部门牵头,市发展改革、城乡规划、交通运输等部门配合,编制全市邮政业发展专项规划,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及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实现与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建设城市新区、独立工矿区、开发园区、机场、大型港区、住宅区或者旧城区成片改造,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配套建设邮政设施和服务用房。邮政企业应当主动在车站、机场、港口、工业园区、开发区、商品交易集散地等方便群众的地方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或服务点,提供邮政服务。
(三)做好邮政信报箱建设工作。建设单位应履行信报箱建设责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在新建住宅小区、办公楼设置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的信报箱,满足用户需求,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由建设单位承担。规划部门积极配合做好信报箱的规划设置工作(新建小区及办公楼)。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同时,对信报箱工程进行专项验收,牵头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的部门负责通知邮政管理部门参加。建设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设置信报箱的,工程验收不予通过,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在建住宅楼没有设计信报箱的,要增加此项设计并及时补建;已经建成使用的住宅楼未按规定设置信报箱的,邮政企业可以根据居民用邮需求在合适地点、位置安装(智能快件)信报箱,政府相关部门、产权人、物业管理企业等要积极支持配合。因建设需要拆迁、改建信报箱的,需临时设置信报箱,保证邮政投递正常进行。
(四)进一步规范快递运输车辆通行。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关于快递车辆通行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我市邮政业运输车辆城区通行的有关政策,为执行寄递任务的邮政、快递专用车辆提供通行方便。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要认真审核快递企业资质和申报快递车辆条件,对符合要求的邮政、快递专用车辆统一发证管理。邮政、快递专用车辆必须按照交通法规、规定通行,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邮件、快件寄递任务,切实保障广大用邮者的合法权益。
(五)妥善处理邮政网点的拆迁补偿问题。因城市改建扩建需要,拆迁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服务用房或者邮政设施,拆迁人应当事先按照规划要求和合理布局、不降低邮政服务标准的原则,与邮政企业协商签订重建或者另建协议,重建或者另建所需费用由拆迁人承担。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服务用房或者邮政设施在重建或另建期间,拆迁人应当提供临时邮政服务用房和邮政设施。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新建的服务用房或者邮政设施建设按基础设施办理有关手续,所需土地符合划拨政策规定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邮政企业不得擅自改变配套建设的邮政设施和服务用房的使用性质。
(六)将快递业纳入物流寄递业发展整体规划。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1〕7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8号)等文件精神,将快递企业作为重点扶持的物流寄递企业,按邮政业的具体情况减轻税费负担,强化用地保障,促进便利通行,推进技术创新,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大物流投入,加快人才培养。按照产业集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积极推进快递产业园区建设。市商务、发展改革、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部门,要将快递产业园和快递营业网点建设纳入全市物流园区、城市配送网点建设规划,深化电子商务与快递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和快递企业同步协调发展。发挥快递企业末端投递网络建设的主体作用,为城市配送服务,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问题。鼓励企业创新开展第三方合作模式。企业要因地制宜,与连锁商业机构、便民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组织、机关学校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第三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投递服务合作。
(七)加强对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提升邮政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意见的通知》 ( 国办发〔2009〕42号)精神,将邮政服务“三农”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维护农资产品市场经营秩序的重要方面。对符合条件和有关标准的“三农”邮政服务网点,按商务部、财政部的规定享受资金补贴。工商、农业、安监部门要简化相关项目审批办理程序,依法减免相关费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加强和邮政企业的合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培训辅导。税务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对邮政企业服务“三农”给予税收优惠。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将邮政企业在农村地区的“三农”服务网点建设,纳入当地发展建设规划,在选址、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为切实解决邮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在全市农村(社区)建立村邮站,并将村邮站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11+4”的内容,统一规划、统一验收。村民委员会负责村邮站的日常管理,村邮站工作人员由村民委员会选派,其报酬纳入村级其他必要支出范围。邮政企业应当指导、支持村邮站建设,与村民委员会签订邮件接收投递服务协议,加大对村邮站工作的经费投入,并按村邮站工作人员业务量给予适当工作补助。
(八)将邮政服务纳入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报刊发行市场是社会文化市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报刊销售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邮政企业应当按照城乡规划的要求,在不影响交通、消防、市容等情况下,可在街道、社区进行邮政报刊亭建设。各级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市容、公安、工商、文化、邮政管理等部门要大力支持邮政报刊亭的建设,按照各自职能做好邮政报刊亭的规划、选址、安装、办证、监管等工作,并适当减免费用。商务部门要对推进淮北地方土特产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予以支持。文化、旅游部门在进行城市形象宣传、文化传播、旅游开发、产品促销时要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的独特作用,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邮政业的共同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邮政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推进邮政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邮政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组织召开促进邮政业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制定邮政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立联动机制,协调解决邮政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