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淮政办〔2021〕37号
税谱®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3〕23号规定,现行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4〕47号规定,现行有效。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国办发〔2020〕3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1〕5号)精神,加快推动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短板,优化完善产业链条,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按照“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和奶牛等产业优势,初步建成生猪、家禽两大全产业链。到2025年,全市生猪存栏达60万头,家禽存栏达700万羽,肉蛋奶总产20万吨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37%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坚持“强生猪、稳家禽、扩牛羊、壮种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继续落实好稳定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依托牧原、大自然、汉世伟、牧仕达、昌农、正邦、高策、融合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稳定能繁母猪基础群10万头以上。大力发展淮北麻鸡、黄淮白山羊等具有淮北地方特色家禽和牛羊产业,依托光明食品、曦强乳业、木兰牧业和慧赢禽业等大型企业,建设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奶牛、肉牛、麻鸡养殖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加快畜禽良种培育和推广。聚焦打造畜禽种业强市目标,依托大自然、高策、牧原、昌农等种猪企业,打造安徽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优良种猪繁育基地;依托标王农牧、翔凤禽业、华川禽业、和正牧业等种禽企业,打造年孵化量3亿只家禽种苗基地。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淮北麻鸡等畜禽良种重大科研攻关,建成从科研试验示范到推广普及的良种一体化繁育体系。发挥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优势,加强对淮北麻鸡、黄淮白山羊、淮北灰驴等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预防、疫情监测报告、控制扑灭、检验检疫、动物治疗、监督管理能力,全面形成全周期、全覆盖、可追溯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体系。实行动物疫病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先打后补,确保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加快推进市、县(区)两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保险联动、处理规范”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立专业化处理与规模养殖场自行处理相结合的处理体系,确保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县(区)、镇(街道)、村四级防疫、检疫队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和水平。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利用路径,以肥料化和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实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区)推进,重点支持养殖场环保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和维护。大力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支持在田间地头建设储粪(液)池和输出网络基础设施,解决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绿色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资源化和监管常态化”要求,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支持养殖场圈舍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和设备更新,配套建设无害化设施,推行畜禽标准化饲养管理规范,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带动畜禽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养殖经营主体,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到2025年,力争新创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50个。(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构建生猪、家禽全产业链。实行良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构建生猪家禽两大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支持屠宰企业开展标准化改造。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冷链配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严厉打击非法屠宰和滥宰行为。到2025年,完成标准化改造屠宰企业3家,培育全产业链屠宰企业2家、冷链配送物流企业2家。(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建设数字畜牧信息平台。建设涵盖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管、疫病防控、检疫监督、畜禽屠宰、监测预警等内容的淮北市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实现畜牧业数字化管理。以智能化、设施化、自动化、生态化为重点,支持企业建设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机械化自动产品收集以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系统,建设一批智能化“数字牧场”。(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大力培育畜禽产品品牌。支持畜禽生产企业开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培育淮北麻鸡、黄淮白山羊、大自然种猪、木兰肉牛、和正肉鸭等特色优质畜禽产品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提升“淮优农品”畜禽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认证“三品一标”畜禽产品50个,培育 “淮优”畜禽产品10 个。(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乡村振兴考核范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畜禽养殖、畜禽产品加工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用地、用电、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等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淮北银保监局分局、淮北海关、淮北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畜禽良种繁育和推广、养殖场(户)和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和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养殖场(户)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饲草种植及开发利用和指定运输通道建设等。各县区人民政府也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将土地经营权、具备一定条件的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活体畜禽纳入可抵押目录,适当延长畜禽养殖类项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探索开展存单质押贷款和订单、保单融资。落实畜禽政策性保险,开展生猪、肉鸡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鼓励探索开展其它畜禽养殖收益险、畜产品价格险,支持企业参与期货交易。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淮北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畜牧业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动态跟踪监测,构建畜牧产业预警和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研究制定猪禽等重要畜产品市场调控预案,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应。(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021年12月29日
来源:淮北市人民政府官网